留置针(静脉留置针)的穿刺力是评估其临床使用安全性和易用性的关键指标 —— 穿刺力过大可能导致血管壁过度损伤、穿刺失败或增加患者疼痛;过小则可能因针尖锋利度过高而增加断针风险。留置针刺穿力测试仪通过模拟临床穿刺过程,量化测量针尖穿透皮肤 / 血管模拟介质时的力值,确保产品符合行业标准(如 ISO 10555、YY/T 0282 等)。
工作原理(以垂直穿刺测试为例)
模拟介质准备:
选择符合标准的模拟介质(如厚度 0.2mm 的聚氨酯薄膜,需经生理盐水浸泡 10 分钟,保持湿润),固定于介质台上,确保表面平整无褶皱;
若使用生物组织(如新鲜猪皮,去除皮下脂肪层,厚度 1-2mm),需在 37℃恒温环境下保存,避免干燥硬化。
样品与参数设定:
展开剩余49%将留置针固定于样品架,调整针尖与介质表面的距离(通常设定初始距离 5mm),并校准穿刺角度(如垂直穿刺为 90°,斜穿刺为 30°);
在控制终端设定穿刺速度(如 30mm/min)、测试次数(如每样品测试 5 次,取平均值)。
穿刺过程与力值采集:
启动测试后,驱动系统带动留置针以设定速度向模拟介质移动,针尖接触介质表面后,力值开始上升;
随着针尖逐渐穿透介质,力值持续增大,直至针尖完全穿透(介质被刺破瞬间),此时力值达到最大值(即 “穿刺力”);
力传感器将实时力值数据传输至采集系统,生成 “力 - 位移曲线”(横轴为穿刺深度,纵轴为力值),曲线峰值即为该次测试的穿刺力。
数据评估:
计算 5 次测试的平均穿刺力,若均≤标准上限(如 0.8N),且单值偏差≤15%,则判定为合格;
若曲线出现异常波动(如力值突然骤升骤降),可能提示针尖存在毛刺、卷边等缺陷,需进一步检查样品。
发布于:浙江省股票怎样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